7天打通羟氯喹关键中间体4,7-二氯喹啉的合成路径,14天攻破羟氯喹熔融合成工艺的关键核心技术,30天解决羟氯喹中试、放大、生产。这样的奇迹发生在科技产业部党支部-重庆市药物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物合成团队。
新冠疫情发生后,药物合成团队勇于担当,在第一时间以“老药新用”的基本思路,展开了“寻找治疗新冠肺炎有效药物”抗疫科研攻关。通过查询大量文献,明确了磷酸氯喹等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药品的研究。
喹啉类药物可通过抑制冠状病毒与人体细胞ACE2受体的结合,从而抑制病毒入侵,我国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(试行第六版)》及“七版诊疗方案”中,将磷酸氯喹、硫酸羟氯喹纳入新冠肺炎的治疗药物行列,这与药物合成团队科研人员最初判断基本一致。
时间就是生命,疫情刻不容缓。为了与病毒和疫情赛跑,快速开发出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的工艺技术,药物合成团队科研人员多次向学校申请复工。在学校防控领导小组指导下,3月初,药物合成团队回到实验室开展了紧张的研究工作。
“他不是在工作,简直是在拼命”这是团队成员对王光明研究员的评价。王光明出生于1962年,是一名有37年的新药合成研究经验的老党员。为了加快科研进度,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身先士卒,以实验室为家,困了就在临时搭起的行军床上休息一会,以忘我的精神投身于研发治疗新冠肺炎有效药物的事业中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短短7天时间攻关小组就打通了关键中间体4,7-二氯喹啉的合成路径,14天攻破羟氯喹熔融合成工艺的关键核心技术,制备得到高纯度的硫酸羟氯喹样品,质量同时满足中国药典2015版和美国药典USP42版的要求。这项技术与传统的溶媒体系化学合成工艺相比,具有显著的成本和环保优势,解决了疫情期间原料短缺的难题,代表了当代绿色制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