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,强化党员纪律规矩意识和廉洁自律,9月24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组织30名党员赴歌乐山烈士陵园,开展了“一次情感洗礼、一次历史解密、一堂纪律党课、一场现场教学”的“四个一”红岩廉洁教育专题培训,引导党员从红岩精神中汲取清廉力量,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。
一、深化情感认同,筑牢“不想腐”的思想根基
廉洁教育,重在入脑入心。上午10时,培训在歌乐剧场正式开始。舞台剧《光荣的儿子伟大的母亲——王朴》深情讲述了革命先烈王朴及其母亲金永华同志为革命事业倾尽家产、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,深刻展现了革命者及其家属崇高的家国情怀与坚定的信仰支撑,引发了在场党员对忠诚、奉献与担当的深入思考。影视教学片《解密狱中八条意见》,聚焦重庆解放前狱中共产党员的血泪嘱托,尤其是“防止领导成员腐化”等真知灼见,生动揭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,为全体党员敲响了长鸣的警钟。

二、聚焦纪律主题,明确“不能腐”的行为边界
廉洁教育专题课《纪律是革命胜利的保证》紧密结合红岩历史,系统阐述了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。授课内容从革命战争年代的血的教训,延伸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要求,深刻论证了加强纪律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,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。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党员,必须率先垂范,将党的纪律规矩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时刻绷紧纪律之弦,清楚知道能做什么、不能做什么,始终做到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。
三、实地警示教育,强化“不敢腐”的心理震慑
理论学习之后,全体参训党员移步至歌乐山革命纪念馆、白公馆、渣滓洞等地开展现场教学。在“革命先烈斗争事迹展”前,面对大量见证历史的珍贵文物和照片,聆听讲解员讲述革命志士在铁窗黑牢中坚贞不屈、顽强斗争的感人事迹,特别是他们身陷囹圄仍坚守组织原则、严守党的秘密的高尚情操,党员教师们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。白公馆、渣滓洞作为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革命者的历史见证,其本身就是一堂深刻的警示教育课,让同志们深切感受到腐败堕落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严重危害,以及坚定理想信念、严守纪律规矩的宝贵价值。

四、交流心得体会,凝聚廉洁从教共识
活动中,党员教师们围绕“弘扬红岩精神、践行廉洁从教”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。概论课党支部冉老师动情地说:“王朴母子‘舍小家为大家’的选择,金永华老人‘应该牺牲的没得遗憾’的深明大义,是对忠诚与廉洁最生动的诠释。这激励我在思政课堂上,不仅要传授知识,更要用心用情讲好这样的故事,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,培养他们清正廉洁的品格。”德法课党支部赵老师深感震撼地谈到:“‘狱中八条’是先烈们用生命凝成的政治嘱托,尤其是对腐化变质的警示,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。作为德法课教师,我们自身首先要成为党纪国法的尊崇者、守护者和践行者,将纪律意识和法治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,为培养医术精湛、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。”
同志们普遍认为,此次培训将红色教育与廉洁教育有机融合,形式新颖、内容深刻、效果显著。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党性锻炼和党史学习,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纪律教育和廉政洗礼。大家纷纷表示,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,不断锤炼党性修养,严守纪律红线,自觉抵制各种诱惑,以清正廉洁的形象和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立德树人的崇高事业中。

